2025/8/20
在日常保洁工作中,化学清洁剂是我们的得力助手,能高效去除各类污渍,让环境焕然一新。然而,这些清洁剂若使用不当,也会带来诸多安全隐患,威胁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因此,掌握化学清洁剂的安全使用知识至关重要。
一、化学清洁剂的安全使用原则
(一)做好个人防护
佩戴手套:在使用化学清洁剂前,应根据清洁剂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手套。对于酸性和碱性清洁剂,要佩戴耐酸碱的橡胶手套,如丁腈橡胶手套,它能有效阻隔酸碱对皮肤的侵蚀。使用含氯清洁剂和有机溶剂类清洁剂时,同样需要佩戴防护手套,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清洁剂,避免过敏或灼伤。
佩戴口罩:为防止清洁剂挥发的气体刺激呼吸道,应佩戴口罩。对于挥发性较强、刺激性较大的清洁剂,如含氯清洁剂和有机溶剂类清洁剂,建议佩戴具有过滤功能的口罩,如 N95 口罩,能有效过滤有害气体,保护呼吸系统。
佩戴护目镜:为避免清洁剂溅入眼睛,在进行清洁操作时,务必佩戴护目镜。尤其是在使用酸性和碱性清洁剂时,若不小心溅到眼睛里,会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,护目镜能为眼睛提供有效的防护。
(二)阅读并遵循产品说明
了解适用范围:不同的化学清洁剂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,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,明确该清洁剂适用于清洁何种材质的物品。例如,酸性清洁剂不能用于大理石、金属等材质的表面清洁,因为酸性物质会腐蚀这些材质,导致表面失去光泽、出现斑点甚至损坏。而碱性清洁剂也不适用于清洁铝制品,可能会引起化学反应,损坏铝制品表面。
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: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,包括稀释比例、涂抹方式、作用时间等。以 84 消毒液为例,其稀释比例通常为 1:100 - 1:200,具体应根据消毒对象和污染程度进行调整。如果稀释比例不当,浓度过高可能会对物品造成损害,同时增加人体吸入有害气体的风险;浓度过低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。在使用时,应将 84 消毒液均匀喷洒或擦拭在物体表面,作用一定时间后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(三)避免混合使用清洁剂
不同清洁剂混合的危害: 不同类型的清洁剂混合使用,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有毒气体或导致其他危险情况。如洁厕灵(酸性)与 84 消毒液(含氯)混合,会产生剧毒的氯气。此外,洗洁精(碱性)与洁厕灵混合,会发生中和反应,不仅降低了清洁效果,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。还有,含氨清洁剂(如玻璃清洁剂)与漂白剂(如 84 消毒液)混合,会产生有毒的氯胺蒸气,对呼吸道造成严重伤害。
正确的清洁顺序:如果需要使用多种清洁剂进行清洁,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。一般来说,应先使用普通的中性清洁剂进行初步清洁,去除表面的灰尘、污垢等;然后根据需要,使用针对性的清洁剂进行特殊污渍的处理,如用酸性清洁剂去除水垢、用碱性清洁剂去除油污等;最后,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。在更换清洁剂时,要确保前一种清洁剂已被充分冲洗掉,避免残留的清洁剂与后续使用的清洁剂发生反应。
(四)注意通风
保持空气流通的重要性:在使用化学清洁剂的过程中,会有大量的挥发性气体产生,这些气体如果在封闭的空间内积聚,浓度会不断升高,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,还可能增加火灾、爆炸等安全风险。因此,保持清洁区域的通风良好至关重要,新鲜空气的流通能够及时将挥发的有害气体排出室外,降低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,保护清洁人员的身体健康。
通风的方法:在进行清洁工作前,应打开窗户、门等,确保室内外空气能够充分流通。如果清洁区域较大或通风条件较差,可以使用风扇等设备辅助通风,加速空气的流动。对于一些特殊场所,如地下室、卫生间等通风不畅的区域,在使用化学清洁剂时,更要加强通风措施,必要时可以安装排气扇等设备,确保空气的及时排出。
二、化学清洁剂的储存注意事项
(一)妥善保存
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:化学清洁剂应储存在原装容器中,避免使用饮料瓶、矿泉水瓶等其他容器分装,以免误服。原装容器通常经过专门设计,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,能够有效防止清洁剂泄漏和变质。如果需要转移清洁剂,应选择符合化学药品储存标准的专用容器,并在容器上标明清洁剂的名称、成分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信息。
密封保存:每次使用完化学清洁剂后,要确保容器密封良好,防止清洁剂挥发和泄漏。对于瓶装清洁剂,要拧紧瓶盖;对于罐装清洁剂,要确保阀门关闭严实。密封保存不仅可以延长清洁剂的使用寿命,还能避免清洁剂挥发的气体在室内积聚,减少安全隐患。
(二)储存环境要求
避免阳光直射:大多数化学清洁剂对光照敏感,阳光直射会加速清洁剂的分解和变质,降低其清洁效果,同时还可能引发一些化学反应,增加安全风险。因此,应将清洁剂储存在阴凉、避光的地方,如柜子、壁橱等。如果无法避免阳光照射,可以使用遮光布等对储存区域进行遮挡。
远离热源和火源:化学清洁剂具有易燃、易爆等特性,储存时要远离热源和火源,如暖气、炉灶、电暖器等。高温环境可能会导致清洁剂挥发速度加快,增加容器内的压力,引发泄漏或爆炸。同时,火源的存在也可能点燃清洁剂挥发的可燃气体,引发火灾。
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:儿童好奇心强,对危险的认知能力较弱,容易误服或误用化学清洁剂。为了确保儿童的安全,应将清洁剂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或上锁的柜子里。在家庭中,可以选择将清洁剂放在厨房或卫生间的吊柜中,避免放在地面或低矮的架子上。
三、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
(一)皮肤接触
立即冲洗:一旦皮肤接触到化学清洁剂,应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接触部位,冲洗时间不少于 15 分钟。冲洗的目的是尽快将皮肤上的清洁剂冲洗掉,减少其对皮肤的伤害。在冲洗过程中,要不断翻动受伤部位,确保清洁剂被彻底冲洗干净。
脱去污染衣物:在冲洗皮肤的同时,要尽快脱去被污染的衣物,避免清洁剂继续与皮肤接触。如果衣物难以脱下,可以用剪刀小心剪开,注意不要强行撕扯,以免加重皮肤损伤。
就医处理:冲洗后,应及时就医。医生会根据皮肤接触清洁剂的类型、浓度以及损伤程度,进行相应的治疗。对于轻度灼伤,医生可能会给予外用药物涂抹,促进伤口愈合;对于较为严重的灼伤,可能需要进行清创、包扎等处理,必要时还需住院治疗。
(二)眼睛接触
大量清水冲洗:眼睛接触到化学清洁剂是极其危险的情况,必须立即进行处理。应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眼睛,冲洗时要将眼睛睁开,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,确保眼睛的各个部位都能被冲洗到,冲洗时间至少持续 15 - 30 分钟。如果现场有生理盐水,也可以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,效果会更好。
避免揉搓眼睛:在冲洗眼睛的过程中,要避免揉搓眼睛,以免加重眼部损伤。揉搓眼睛可能会使清洁剂进一步深入眼睛内部,损伤角膜、结膜等重要结构。
尽快就医:冲洗后,应尽快前往医院眼科就诊。医生会对眼睛进行详细检查,评估损伤程度,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如使用眼药水、眼膏等药物进行治疗,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
(三)吸入清洁剂气体
转移至通风良好处:如果吸入了化学清洁剂挥发的气体,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空旷地带,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,尽快排出体内吸入的有害气体。同时,要注意患者的保暖,避免受凉。
解开衣领等束缚物:为了让患者呼吸更加顺畅,应解开患者的衣领、腰带等束缚物,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如果患者佩戴有眼镜、领带等,也应一并取下。
观察症状并就医: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,如是否出现咳嗽、呼吸困难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。如果症状较轻,在呼吸新鲜空气后逐渐缓解,可以让患者休息观察一段时间。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如出现剧烈咳嗽、呼吸困难加剧、意识不清等情况,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,送往医院进行救治。在送往医院的途中,要尽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,避免颠簸。
(四)误食清洁剂
不要催吐:如果误食了化学清洁剂,一般情况下不要自行催吐。因为某些清洁剂在呕吐过程中可能会对食道和咽喉造成二次伤害,尤其是酸性和碱性清洁剂,呕吐可能导致灼伤部位扩大。但如果误食的是少量无毒或低毒的清洁剂,且患者意识清醒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适当催吐。
立即就医: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,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。在送往医院的途中,要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,避免剧烈运动。同时,可以携带误食的清洁剂包装或说明书,以便医生了解清洁剂的成分和性质,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。医生可能会根据误食清洁剂的类型和剂量,进行洗胃、灌肠、使用解毒药物等治疗。
化学清洁剂在给我们的保洁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隐藏着诸多安全风险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化学清洁剂的类型、特性以及安全使用方法,严格遵循安全使用原则,做好个人防护,正确储存和使用清洁剂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保障清洁效果的同时,确保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让化学清洁剂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好帮手,而不是安全隐患.
沪ICP备10008781号-1 免责声明 版权所有:上海武杰保洁有限公司